内阁发布详细返校条例!高中生注意,必须达标

2021-10-22 01:17:39 · 作者:编辑部  
昨天的临时决定让中学生于下周返校,新西兰教师协会表示,教育部长兼新冠疫情响应部长霍普金斯并没有咨询他们对于学生返校开学的意见。NCEA也是一个灵活的教学系统,学校有许多可能性,可以证明学生在考试或

  昨天的临时决定让中学生于下周返校,新西兰教师协会表示,教育部长兼新冠疫情响应部长霍普金斯并没有咨询他们对于学生返校开学的意见。

  NCEA也是一个灵活的教学系统,学校有许多可能性,可以证明学生在考试或者不考试的情况下学习。

  但教育部表示,向高年级学生重新开放上课是符合他们最佳利益的选择。

  以下为内阁源文件:中学开学注意事项

  1.三级警戒地区于下周二开始(10月26日)开放高中生(11-13年级)到校学习及备考。

  2.11-13年级年龄段学习者可接种疫苗,并需要佩戴口罩。

  3.教师及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在教学或监考之前需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以上教职人员必须于11月15日之前接种疫苗。

  4.政府还在完善中学及早教学习服务公共卫生措施。(其他地区)9-13岁低年级学生如返校,必须佩戴口罩,且必须保留行动轨迹记录。校车上强制佩戴口罩。

  5.患有重病及严重慢性病被定为风险较高群体,这些学生应呆在家中,除非接种完整2剂疫苗。

  * 返校后的备考学生,将不再需要保持最高10人聚集的泡泡规定;在可行的情况下,仍需保持座位及人与人之间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

  内阁将于下周二给出更详细的返校健康建议

  学校应采取措施及学生返校要求:

  · 身体不适的教职人员和学生必须待在家里,并第一时间进行病毒检测;

  · 重病及风险较高的学生强烈建议留在家中;

  · 未完全接种疫苗且重病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必须留在家中;

  · 9-13岁学生和教职人员强制佩戴口罩;

  · 只允许必要的访客进入学校且佩戴口罩;

  · 保持手部卫生和咳嗽打喷嚏礼仪;

  · 教室保持通风良好;

  · 每天清洁及消毒教室;

  · 保持社交距离(尤其是成年人之间);

  · 与不认识的人保持两米的物理距离;

  · 学校需展示新冠追踪应用程序的二维码海报;

  · 通过出勤登记册、时间表和访客登记册,为包括学生和教职员工在内的所有到场人员设置接触者追踪登记册;

  · 12岁及以上的人在乘坐学校交通工具时需要戴口罩;

  · 最大限度地延长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户外的时间,包括休息时间、午餐时间、放学前和放学后(除非天气不允许);

  · 体育课和声乐课将在户外进行;

  · 将避免在室内开会,包括集会或员工会议。

  新冠病毒病流行期间,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同样艰难。重返校园是一件重要且令人期待的事情,但您和孩子心中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最新信息以及如何支持孩子的应对方式。

  现在让孩子返校上课安全吗?

  关于学校的防控措施和学校是否复课的决定应与社区内其他保持社交距离和公共卫生的应对措施决定相一致。学校复课并不是一项孤立的举措,而是恢复工厂、公共交通和商业活动等一系列其他恢复举措的一个部分。

  学校复课后的情况可能会和您与孩子以前习惯的情况略有不同。学校复课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暂时再度停课。由于形势在不断变化,有关当局需要随时灵活应变,帮助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

  家长应该向老师或学校管理者提出什么问题?

  在这样令人担忧且混乱的情况下,有很多疑问是很正常的。您可能会关心如下几个问题:

  · 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学生的安全?

  · 学校将如何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应对针对患病者的歧视现象?

  · 学校将如何转介那些可能需要特殊支持的学生?

  · 复课后,学校的防护及欺凌相关政策会有变化吗?

  · 通过家长和教师委员会或其他网络,我能够如何支持学校的安全举措?

  如果孩子的学业落后了,我该怎么做?

  在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下,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自己的学业。但是学校复课后,很多孩子需要额外的支持才能够赶上学习进度。

  部分学校正在制定补课计划,以帮助学生恢复学习速度。在家中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支持,营造规律的上学作息。这样对于那些感到不安且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很有帮助。

  您可能想要联系孩子的老师或学校来询问一些问题并及时了解有关信息。确保让老师和学校知悉您的孩子所面临的困难,比如家人去世的悲痛,或是因疫情引起的焦虑。

  如果孩子很难切换回“上学模式”,我该怎么做?

  您的孩子处理当前危机所带来压力的方式和您是不同的。为孩子营造一个支持并有益的环境,对他们的问题和情感表达作出积极的回应。表现出您的支持,让孩子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感到沮丧和焦虑是很正常的。

  帮助孩子保持日常作息,把学习融入到烹饪、家庭阅读时间或游戏等日常活动中,让学习更有趣。还可以加入家长或社区团体,和其他有相同经历的家长交流心得并获得支持。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