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齐鲁:中石大学子赴山东多地考察历史古迹

2019-08-24 18:46:24 · 作者:编辑部  
为继承齐鲁文化,考察山东省历史文化古迹的发展现状,7月底至8月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东方之华实践队先后赶赴青岛、济南、邹城、曲阜四地的六处著名景区,开展为期10天的文化考察活动。实践队在琅琊台风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李源 摄调研前:枕戈待旦屯粮备草“崂山太清宫、青岛琅琊台、济南府学文庙、大明湖、邹城孟府孟庙、曲阜‘三孔’,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这么多的历史古迹,这次考察让我对山东这片土地有了

为继承齐鲁文化,考察山东省历史文化古迹的发展现状,7月底至8月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东方之华实践队先后赶赴青岛、济南、邹城、曲阜四地的六处著名景区,开展为期10天的文化考察活动。

实践队在琅琊台风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李源 摄

调研前:枕戈待旦屯粮备草

“崂山太清宫、青岛琅琊台、济南府学文庙、大明湖、邹城孟府孟庙、曲阜‘三孔’,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这么多的历史古迹,这次考察让我对山东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情。”实践队队员臧云杰如数家珍。

为完成好本次文化考察,在出发之前,队员们严密分工,对考察地点做了详尽的资料查找,力求做到对考察对象“心知肚明”;在调研进行时,他们不怕辛苦,头顶四十多度的高温,深入景区进行实地参观并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经过考察,实践队了解了各景区的建设缘起、发展现状、文化内涵、趣事轶闻及面临的发展挑战。

工作人员为实践队队员详细介绍琅琊台的建设情况  迟曼飞 摄

济南府学文庙负责人吕智勇与实践队队员畅谈历史古迹建设与保护  迟曼飞 摄

调研中:风雨无阻不惧酷暑

崂山太清宫是实践队的第一站,也是全真教的第二大道观。观内古树林立,郁郁苍苍,古建筑保存完整。观内屹立着中国最大的露天老子像,36.9米,意味深长。导游告诉队员们:“太清宫的每一处景点安排,每一个建筑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无一不与道家精神相契合。”

7月26日,实践队到达济南。正值酷暑,蒸腾的热气令人窒息。他们没有喊累,安置好行李便摸索着到了府学文庙。在那里,他们和景区负责人展开了一场文化景区建设与保护的大讨论,一边听取负责人多年来经营文庙的感人故事,一边积极发言,希望能为景区的未来贡献想法和策略。

参观完大明湖,已是大雨滂沱。

晚上9点钟,实践队抵达邹城。大雨如注!暮色里灯火模糊,闪电下树枝歪歪斜斜,天空传来阵阵霹雳,雨水顺着马路肆意流淌,渐渐没过道牙,马路下水口黄泥翻滚。队员们苦中作乐,说这是“邹城的‘趵突泉’”。

队员们在火车站对面商铺的屋檐下,等到大雨稍歇,才匆匆赶到寄宿宾馆,吃过晚饭洗过澡,倒头便睡。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实践队队员胡骁调侃到:“这一定会是我这辈子最累、最脏、最难忘的社会调研日。”

孟府孟庙和“三孔”是这次实践队调研的重点。一方面,儒家“孔孟”名声在外;另一方面,邹城和曲阜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重要城邑。参观过后,队员钱怡彤感慨到:“两地浓厚的文化气息,悠久的历史积淀,真让人流连忘返,不愧是‘圣人故地,诗礼之乡’。”

实践队队员王雨菡在太清宫《道德经》碑刻前与队员们玩猜字游戏  迟曼飞 摄

调研后:思想碰撞反思回顾

每到一地,队员们除了参观景区古建筑的保存修缮情况,还会主动和景区主管人员、热心游客开展交流讨论,为景区发展出谋划策、勾勒蓝图。“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了解我们的实践目的之后,纷纷伸出大拇指,赞扬我们的活动很有意义。”实践队队员王雨菡喜悦地说。

给实践队队员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济南府学文庙的负责人吕智勇。他告诉队员们,府学文庙虽然历史悠久,但发展并不景气。除少有人问津、不受关注外,社会上很多人对它缺乏认识,甚至有着极大的误解。

针对这一现状,吕智勇做了很多努力。

从2012年开始,府学文庙每年都会举办面向市民大众的免费文化讲座,截至今年7月已经举办了400余场,受益者3000多人次;考虑到“府学文庙”本身的教化功能,他主持推出“周末文庙读经典”活动——号召市民阅读传统文学经典;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建设品牌活动,祈福会、孔子诞辰纪念活动、论语书法展、论语阅读会,种类多样,精彩纷呈,甚至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参与。

是的,现代社会充满躁动,人心热切,思潮百态。阅读经典,对话先哲,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沉潜?

谈起经营府学文庙的个人心得,吕智勇豁达地说:“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热爱,一是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实践队队员李源说:“我在吕先生的话里读出了一位景区负责人的担当和酸辛——只因他所掌管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而是一处文化古迹。”

此次文化考察,实践队收获了很多。不仅有风景,有历史,有文化,还有思考!

队长迟曼飞说:“历史文化遗迹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道路上珍贵的句读和标记,更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保护好它们,民族的历史才有据可查,我们的文化才有体可依;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走近它,认识它,发掘它背后的中国历史,传承它蕴含的民族文化,不失为一种长远意义上的有力保护。而这,也是本次文化考察的终极议题。”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