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行九襄古镇,品汉源风情

2019-08-20 19:17:23 · 作者:编辑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在汉源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培养一代代淳朴热情的汉源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新乡兴社会实践团于7月10日来到了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品读九襄古韵,了解汉源风俗。畅游古街,品味古韵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新乡兴社会实践团的小伙伴们走在古汉源街的青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在汉源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培养一代代淳朴热情的汉源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新乡兴社会实践团于7月10日来到了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品读九襄古韵,了解汉源风俗。

畅游古街,品味古韵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新乡兴社会实践团的小伙伴们走在古汉源街的青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老街道长约千米,房椽当街伸,木板房挤挤挨挨,雕花廊柱与雕花窗很多,房与房之间有的地方还有风火墙,古韵恒生。

如若时光倒转千年,这里是依南方丝绸之路官马大道而兴,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过往客商,络绎不绝,然而岁月悠悠,往日热闹的老街已不复当年盛况。但街头巷尾中却仍然处处都是过去留下的痕迹。现在老街中还住着不少念旧的人,他们仍然保留着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们已是这汉源街的一笔深深的印记,他们的血管里的血是汉源古街的血,他们身体里灵魂已经和汉源融在了一起。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行九襄古镇,品汉源风情

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城边流过流过许多人家门前,听着淅淅沥沥的水流声,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静美,让人忍不住要喜欢这里。

耄耋老人“画说”汉源情

  汉源“九襄古镇”,不仅有丰厚的历史,还有一位备受当地人尊敬的长者曹启东。他是四川省第二位民俗画家,他的画风独此一家,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长者。年逾古稀的他仍然身体硬朗,神采奕奕的跟我们说汉源县的风土人情,他说,“汉源从古至今都是个好地方,当年诸葛亮路经此处,就曾说过天下绝收,此地半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

曹启东老先生曾经从戎9年,经历过川滇剿匪、抗美援朝,后来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从事文化馆的工作,让我重新了解了汉源县的历史,我发现绘画不仅仅可以描绘生活现状,还能回忆历史,用人们都懂得起的语言表达汉源的历史。”曹启东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临摹丰子恺的画作,后来画着画着反倒成了一种新的属于他自己的画风。他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多去学习和感悟,艺术源于生活。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行九襄古镇,品汉源风情

曹老先生用绘画让当代年轻人体会、感受那些家风、家教和讲究,懂得珍惜和感恩,重新寻味记忆中的味道,当代年轻人也应该要把他对传统文化的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和继承下去。

九襄奇观石牌坊

老街尽头的九襄石牌坊,建造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据当地老人们讲,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偶然发迹、捐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打点清溪县令(汉源县古为清溪县)上报清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双节孝石牌坊。

这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融合了我国古代川剧艺术,按照“忠、孝、节、义”的主题,将48本传统川剧戏曲雕刻成了169幅浮雕场景,大小人物570余个,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毫发毕现,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戏曲选目丰富多彩,有许多是古代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表现古代妇女的忠烈节义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十二寡妇征西”的《穆桂英挂帅》;宣扬“百善孝为先”人伦道德的《木莲救母》《安安送米》;歌颂中国人义字当先、大智大勇的《三英战吕布》《赵云六保阿斗》《空城计》;表达人们祈望福禄寿喜的《蟠桃会》等。这个石牌坊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九襄不看石牌坊是很遗憾的。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行九襄古镇,品汉源风情

在九襄镇实践团队员们领略了汉源老街的古色古韵,体会了民俗画家曹老先生对艺术的钻研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在石牌坊面前发出了对古代石刻艺术之高的惊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源之旅实践团队员们收获颇丰。作为当代青年,大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习和去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