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立足生态旅游 探究下党经验

2019-08-22 14:00:45 · 作者:编辑部  
多年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7月24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下党乡扶贫调研团围绕下党生态旅游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了解脱贫致富的下党乡经验。破旧民居改建“特色生态民宿”青山如黛,碧水长流。仲夏时节,位于寿宁山区的下党乡格外凉爽。下党村口,廊桥横卧,古民居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

多年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7月24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下党乡扶贫调研团围绕下党生态旅游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了解脱贫致富的下党乡经验。

破旧民居改建“特色生态民宿”

青山如黛,碧水长流。仲夏时节,位于寿宁山区的下党乡格外凉爽。下党村口,廊桥横卧,古民居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

“同学们,你们喜欢住砖瓦结构的旅馆?还是别具乡情的民宿?”政府工作人员说道。实践队员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民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踩着村巷错落的青石板来到了土建房屋的门口。抬头望去“下党71号”几个大大的汉字写在一个小黑板子上。队员们迫不及待的问道:“一间一个晚上多少钱?”。工作人员回应道:“房费一间一晚130元,100元给店家,20元给政府纳税,10元给民宿协会运营。”

“这里的生态民宿都是由历经风霜,墙体剥落、瓦片破损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几年前,政府引进福州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团队,完成了老房改造。如今的民宿已成为下党乡的旅游地标之一。”工作人员边走边说道。民宿内部,崭新的木质结构建筑映入眼帘,宽敞的宴客大厅,现代化家居陈设、特色煮茶器具等等一应俱全;这与外部泥土结构竟是天壤之别,传统的天井式通风窗户,木质卧榻、地板、围墙等等让旅客仿佛置身大自然。然而房间内部的互联网电视、座机电话、空调、附带淋浴设施的卫生间、消防设备等等又与现代化酒店完全一致。

据介绍,以前的下党民居一到晚上一片漆黑,居民们都会早早地关门闭户。现在因为民宿的开张,晚上很热闹,老人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目前,全村已经开起了10多家民宿,可提供60多个房间100多个床位。

致力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

“今天已来了11批客人,省内外的都有。”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馆内,下党乡政府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调研的客人,而“难忘下党”主题展馆成为了“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是下党乡的发展定位。

实践队员走进“难忘下党”主题馆,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乡,身体力行,体察民情的感人事迹以及下党乡这个原先的“五无”乡镇(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如何立足实际,“翻箱倒柜”为下党村解决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党群连心路”的深刻记忆。实践队员走上这条“党群连心路”,边走边听政府工作人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通过此路来到下党村的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年代的厚重以及文化的印记。

对于实践调研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孙沛诚而言,最令他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年下党民众送的一碗绿豆汤挂念20年:“人民与官员之间相互信任、互不辜负,这或许就是下党乡能脱贫的重要原因吧。” 

定制“下乡的味道”农业第一品牌

“下乡的味道”,述说着一程山水、一种情怀、一份牵挂,对下党乡而言,寄托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说,这是一种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的真实写照,充分彰显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和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2014年9月,下党村以“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为广告语,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多类商标的使用权,并得到了国家商标总局授权。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下党村随机探索创新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

实践队员在“梦之乡茶厂”参观时,王菊弟总经理说道:“过去,下党乡高山茶和生态硒锌产品虽然独具特色,但没有品牌支撑,好产品买不出好价钱,如今通过‘下乡的味道’品牌宣传推广,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为乡村旅游事业和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特色小店”注入品牌文化内涵

从村口“下乡的味道”开始,实践队员循着左侧修竹溪的潺潺水声,依次沿街漫步,“党川客栈”“绿豆汤”“青草药铺”“米糕店”“粮油店”“荣玉食杂”“幸福茶馆”“梦龙书吧”“下党人家”“万兴什锦”“百口食堂”等特色商铺,沿街排开,栉次鳞比,充满风情。

“来,来,来!到我这‘幸福茶馆’尝尝幸福的味道!”,“幸福茶馆”的主人、70岁的下党乡老党员王光朝老人一边热情地招呼实践队员喝茶,一边谈起自家的特色。“王爷爷,为什么起名‘幸福茶馆’呀?”队员们好奇的问道。

“我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喝到我们的草药良茶,就决定开间茶馆!”王爷爷自信地说道,前些年他花了6万元改造了祖屋,乡政府帮忙装修了外墙,还送了部分字画和茶桌来,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好茶馆的决心。

据王光朝老人介绍,如今的茶馆每日客流量多则四五十人,少则也有十多人。自制的“幸福茶馆”手工茶,打上“下乡的味道”品牌,一经推出,便获得游客的青睐。客人们喝了热茶之后,往往也会买几斤带走。旅游业给村里带来了人气,现在,光茶馆一年的收入大约就有2万元左右。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